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虞世南出生于哪个朝代?擅长什么?
- 2、获得博文德行的唐代书法家是谁
- 3、虞世南的诗词《蝉》原文及赏析
- 4、逐舞飘轻袖,传歌共绕梁,动枝生乱影,吹花送远香,是什么意思啊?_百度...
- 5、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?
- 6、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这两句诗表现了什么?说明了什么?
虞世南出生于哪个朝代?擅长什么?
1、虞世南的人物介绍 虞世南(558年-638年7月11日),字伯施,汉族,越州余姚(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)人。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、文学家、诗人、政治家,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。
2、虞世南(558年-638年7月11日),字伯施,汉族,越州余姚(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)人。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、文学家、诗人、政治家,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。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、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。
3、虞世南是唐代的,虞世南(558年-638年7月11日),字伯施,汉族,越州余姚(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)人。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、文学家、诗人、政治家,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。
4、虞世南别称:虞文懿、虞永兴、虞秘监。字号:字伯施。所处时代:唐代。民族族群:汉族。出生地:越州余姚。出生时间:558年。去世时间:638年7月11日。
5、虞世南简介 虞世南生于我国诗词文化最繁荣的朝代唐朝。是我国初唐时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,而且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。他写的文章用词精准,言语生动,受到一致的好评。
6、虞世南还很擅长书法,继承了二王(王羲之,王献之)的书法传统,与欧阳询、褚遂良、薛稷合称“初唐四大家”。 虞世南生平简介2 虞世南的祖父虞检,在梁代曾任始兴王咨议;父亲虞荔,于陈朝太子中庶子,都有很高的名望。
获得博文德行的唐代书法家是谁
1、虞世南:唐初书法家,早年偏工行草,晚年正楷与欧阳询齐名。传世碑帖有《孔子庙堂碑》、《破邪论》等。 怀素:唐代书法家,以“狂草”出名。存世法书有《自序》、《苦笋》等帖。
2、怀素(737-799年),俗姓钱,字藏真,永州零陵(今湖南零陵)人。唐代书法家,以“狂草”名世,史称“草圣”。
3、李商隐,字义山,号玉溪生,又号樊南生,晚唐著名诗人。唐朝其它名人:颜真卿,字清臣,小名羡门子,唐代名臣、杰出的书法家。吴道子,唐代著名画家,画史尊称画圣,又名道玄。
虞世南的诗词《蝉》原文及赏析
同一《咏蝉》,虞世南‘居高声自远,端不藉秋风’,是清华人语;骆宾王‘露重飞难进,风多响易沉’,是患难人语;李商隐‘本以高难饱,徒劳恨费声’,是牢骚人语。
原文:《蝉》唐虞世南: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译文:萧疏梧桐之上,蝉儿低饮清露,蝉声清脆响亮,回荡树林之间。身居高枝之上,可以傲视群虫,不用借助秋风,传声依然遥远。
原文:《蝉》虞世南〔唐代〕垂_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,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。
蝉 【原文】垂緌 ① 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【注释】①垂緌:古人结于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,因蝉口部的吸管形如下垂的冠缨而得此比喻。
居高声自远, 非是藉秋风。虞世南(558—638),字伯施,越州馀姚(今浙江绍兴)人。曾任隋朝秘书郎,入唐任员外散骑侍郎,弘文馆学士,后为秘书监,封永兴县公。为人忠直,善文辞,工书法,有《虞永兴集》。
群臣皆如虞世南,天下何忧不理!”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,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,也可见其老成谨慎,以及有自知之明。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,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,很为后世人称道。
逐舞飘轻袖,传歌共绕梁,动枝生乱影,吹花送远香,是什么意思啊?_百度...
译文:风舞动着人们轻薄的衣袖,传送着美妙的歌声,使枝影摇乱,吹送来远处阵阵的花香。风本无形,这首诗描写了“舞”“歌”“枝”“花”在风吹动下的各种动态,使人看得到,听得到,闻得到,生动形象。
《咏风》是唐代虞世南的作品。译文:长袖轻飘,大家起舞蹁跹,共歌一曲,歌声绕梁,经久不息。风吹动树枝,影子随之摇动,和风将花香吹送到远方。原文:逐舞飘轻袖,传歌共绕梁。动枝生乱影,吹花送远香。
意思是长袖轻飘,大家起舞蹁跹,共歌一曲,歌声绕梁,经久不息。风吹动树枝,影子随之摇动,和风将花香吹送到远方。出自——唐朝虞世南《奉和咏风应魏王教》。原文:逐舞飘轻袖,传歌共绕梁。动枝生乱影,吹花送远香。
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?
解释: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因此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,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 寓意: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,德行高洁,才能说话响亮,声名远播。出自:虞世南:蝉 原文: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
一天,李世民起了雅兴,邀请学士们赏海池景色,谈诗论画。其间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,虞世南便诵出了这首诗。诗题《蝉》,顾名思义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蝉。
“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”的意思是“站在高处呼喊声音自然传得远,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原因”,比喻凭的是自己的努力,并不是依靠了别的什么。
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的意思:(我)的叫声之所以传得很远不是因为我借助了秋风的力量,而是因为因为我站在最高处。这一句诗歌的出处:《蝉》虞世南。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
意思是: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,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。【出处】《蝉》——唐代: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
这两句诗,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《登鹳雀楼》诗,意为: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居在高处,声音传得远,不是利用秋风才能传得开的。
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这两句诗表现了什么?说明了什么?
表现了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。说明了一个真理: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,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(例如权势地位、有力者的帮助),自能声名远扬。出自唐代虞世南《蝉》,原文为: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
“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”表达了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,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。这句诗出自唐代虞世南的《蝉》,这句话的意思是: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,而不是依靠秋风。
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居在高处,声音传得远,不是利用秋风才能传得开的。这句诗表达出登高望远可以观察更广阔的世界,展望更广阔的前景,同时也表明自己的才华和远大志向,不是简单靠外在的帮助才能显露出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