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;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”是什么意思
- 2、请问大师: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,亦复...
- 3、《心经》原文及译文
- 4、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不...
- 5、受想行识是什么意思
- 6、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;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”是什么意思?
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;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”是什么意思
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】有与空是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,也是佛法中重点讨论的内容之一。《心经》中色受想行识的五蕴法门,是代表著有的存在。
‘色是指有形质的一切万物。此万物为因缘所生,并非本来实有,因此其当体是空。此谓之‘色即是空。
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的意思是,色和空是非一非异。我们既不能说事物是不存在的,又不能说事物是真实存在的。事物是虚假的存在,既虚假,又存在,这是中道。
色,是物质存在,后面还有受、想、行、识,都是空,空又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。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概括了物质与精神等所有的一切,换句话就是:有即是空,空即是有。
结合前文:色既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亦复如是。【色既是空~意既色空不二。“色”指“有形”也就是“物质”。物质都具有一定形态,占据一定的空间。一切物质都是依缘而生,借助、依赖各种条件才能存在。
请问大师: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,亦复...
色即因,空即果;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:因同果,果同因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:因即是果,果即是因;受想行识:应该分开来看,即受、想、行、识;亦复如是:都是如此。
“空不异色”的意思是,虽然事物都是虚假的,但又确实存在着。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的意思是,色和空是非一非异。我们既不能说事物是不存在的,又不能说事物是真实存在的。
原文: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舍利子,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
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”的意思是:所以形相等于空间,空间等于形相,形相不异乎空间,空间不异乎形相。
《心经》原文及译文
《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, 亦复如是。
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。【译文】观音菩萨,深入的修行心经时。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【译文】看到五蕴:形相、情欲、意念、行为、心灵,都是空的,就将一切苦难置之度外。
心经全文注音及翻译: guān zì zài pú sà 。 观 自 在 菩 萨 。(译文:观音菩萨) xíng shēn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shí 。 行 深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时 。
般若波罗蜜多心经(译文):观世音菩萨,以甚深的智慧之光,照见受,想,行,识,意这五蕴都是一些虚渺的幻象,到达了那不生不灭的彼岸,脱离了一切苦难。
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、想、行、识亦复如是。
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【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,】观自在菩萨修习般若功夫,功行已达深久而纯熟的地步,其大智如同明镜,无一物不尽显其中;其智光犹如太阳,无一物不能尽照。【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
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不...
原文: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亦复如是。舍利子,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
暮念观世音。念念从心起。念佛不离心。天罗神。地罗神。人离难。难离身。一切灾殃化为尘。南无摩诃般若波罗密。观音心经全文: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,时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
放生时念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。全文如下: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
中国风剧情版《三皈依》歌词 和尚: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
般若波罗密心经 般若波罗密心经 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。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
受想行识是什么意思
受蕴:“受”是内心领纳所缘的境界的心所生法。内心领取纳受外境,生起一种心念,它会对顺、逆的外境产生三种不同的感受,既是苦、乐、舍(不苦不乐)受,称为三受。
“受想行识”是佛教用语,是指“五蕴皆空”中“五蕴”中除了“色蕴”之后的四蕴:“受蕴”、“想蕴”“行蕴”“识蕴”。受蕴:既是领取纳受之意。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,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。
“行”是心法中的一部分,也可称为“心想”心的思惟)或“组合的造作”。种种的因素组合起来,就产生造作。
意思是所谓五蕴皆空,意谓不论物质现象(相当于色)或精神现象(受、想、行、识)均属因缘所生法,无固定不变之自性;若以其为实有自性,则是虚妄分别,故色之本质为空。
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;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”是什么意思?
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】有与空是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,也是佛法中重点讨论的内容之一。《心经》中色受想行识的五蕴法门,是代表著有的存在。
色即是空。 ‘色是指有形质的一切万物。此万物为因缘所生,并非本来实有,因此其当体是空。此谓之‘色即是空。
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的意思是,色和空是非一非异。我们既不能说事物是不存在的,又不能说事物是真实存在的。事物是虚假的存在,既虚假,又存在,这是中道。
结合前文:色既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亦复如是。【色既是空~意既色空不二。“色”指“有形”也就是“物质”。物质都具有一定形态,占据一定的空间。一切物质都是依缘而生,借助、依赖各种条件才能存在。
色,是物质存在,后面还有受、想、行、识,都是空,空又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。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概括了物质与精神等所有的一切,换句话就是:有即是空,空即是有。